隨著各家旅游B2B網站的不斷發展擴張及新玩家的加入,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旅游B2B平臺現在仍處于群雄逐鹿的戰國時代;而旅游B2B平臺的生存狀況及其未來走向仍引人關注。
旅游B2B平臺的價值究竟在哪?
如今,旅游市場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自由行、小包團的形態在市場上受到追捧,只做標準化的跟團游線路產品已經無法滿足中小旅行社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B2B平臺的服務鏈條日益變長。
拿馳譽旅游來說,該公司于2014年進入旅游B2B領域,旗下擁有批發商聯盟品牌歡途與旅游分銷同業品牌美程。現在其定位是一個第三方中立的全產業鏈整合平臺,主要產品是跟團游線路產品和酒店、用車、保險、導游等碎片化資源,目的是“讓買方(組團社)能在這個平臺完成一站式的采購”。
馳譽旅游聯合創始人兼CEO李剛表示,旅游B2B平臺解決的主要是采購渠道、馳譽旅游主要解決兩個痛點。“賣家的痛點就是錢,我東西給你了能不能收到錢,這是他們最關注的問題;買家最關心產品,你的產品好不好、是不是符合我的要求,是否足夠多足夠全、有性價比。”
同樣深耕這個領域,欣欣同業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復合型旅游B2B2C平臺。欣欣旅游CEO賴潤星對環球旅訊表示,交易只是自己平臺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提供給B端的增值服務,“我們既有業務,還有系統,還做同業社交,幫用戶做日常的管理,以及面向C端的營銷等”。目前,該平臺上的產品主要為各類旅游線路,以及機票、酒店、門票等單品。產品結構是周邊短線占比高于40%,單品約20%,國內長線約占20%,其余為出境線路。
在具體的交易中,旅游B2B平臺也充當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作用,就馳譽而言,支付環節是“買家先付給平臺,平臺根據產品的類型與約定的條款,按時付給供應商”;欣欣同業的做法不同:該公司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即其股東騰邦授權使用的騰付通,類似于支付寶。
據介紹,馳譽旅游在2015年完成了42億元的交易量,其中,30億元的交易額是買賣雙方在線上進行下單并完成支付流程的。欣欣旅游網在2015年的交易額則超過了25億元。
除此之外,供應鏈金融服務是旅游B2B平臺都已涉足的一塊業務,馳譽旅游和欣欣同業都在對上下游的旅行社提供信貸服務,但目前業務發展還處于初期。再比如,近日旅游圈獲得了招行十億元的授信,來拓展金融信貸服務。
那么,旅游B2B平臺究竟能為中小型旅行社創造什么價值?業內人士認為,旅游B2B平臺對于上下游交易庫存的實時連接非常關鍵,比如欣欣同業借助其研發的ERP系統為旅行社與OTA之間提供80%以上的系統直連。如果連接的效率不高,就無法為買賣雙方的交易創造價值。但如果單純做交易的撮合,平臺的價值也很容易被線下交易所替代。
比如,隨著巨頭和行業的不斷整合,當某些大型OTA推出自己的系統,直接對接B端旅行社來交易,處于夾層中的B2B平臺可能會被上下游拋棄。或許正因如此,旅游B2B平臺才需要對上下游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服務,以增強其對產業鏈的黏度。
李剛認為,旅游B2B平臺解決的行業效率問題和標準化的問題,旅游是一項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并非標準化,這正是很多小型旅游服務商能夠生存的根本原因。他表示,OTA最大的優勢是對流量入口的掌控權,而平臺的優勢是聚合,提供全套的管理服務和增值功能,“只要平臺不涉足資源方的利益,就不會被排斥”。
B2B平臺的垮掉,皆因無理性的燒錢補貼?
旅游B2B的盈利問題成為業內關注的核心,因為它涉及到持續的運營和平臺的良性發展。有些業內人士認為,大多數旅游B2B平臺都是虧錢的,因為它們不得不以燒錢的方式來獲得用戶,湊成漂亮的流水數據來爭取融資,并沒有形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2015年,“e路同行”平臺因遭遇合同欺詐而倒閉,旅游B2B平臺的刷單行為、燒錢補貼換用戶規模和交易流水的模式已經成為業內公開的秘密。2016年以來,淘在路上、麥兜旅行等平臺的垮掉,也拷問著旅游業內的持續運營與盈利的問題。
談到這一點,李剛稱,自己并不諱言旅游B2B平臺的補貼問題,馳譽旅游本身也會對買方提供1到2個點的補貼,但初心是為了培養用戶在線上交易的習慣。他認為,在補貼時要有風險把控意識,控制好補貼的點數,不可超出承受范圍。
“旅游產品的毛利潤在這里放著,出境大概10%左右,國內的大概6%到7%,短線的可能只有2到3個點的毛利,如果你超出了這個比例,那你肯定是在做虧錢的生意。所以我認為作為平臺,它能承擔的就是2個點左右,絕對不會超過3個點。”
他表示,這1到2個點左右的補貼金額,馳譽可以通過其他的營收來彌補。據他介紹,馳譽旅游目前的盈利方式是:向賣方收取的會員年費、在交易時向賣方收取1%到2%的交易流量費、用戶使用軟件時繳納的軟件服務費(比如入駐品牌館、短信通道費)、廣告費用、保險和接送等碎片化產品產生的利潤等。
從盈利模式上說,欣欣旅游與之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提供多樣化網絡工具的欣欣旅游會向用戶收取系統服務費,比如其開發的一套ERP系統,包括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統、客戶管理系統、旅行社辦公系統、財務系統等。在交易環節,則不對任何一方提取業務分傭。
盡管如此,賴潤星對環球旅訊表示,目前現在談旅游B2B平臺的盈利還為時尚早,“我覺得現在不是收不收費的問題,而是補不補貼的問題。”他認為,業內都默認一定比例的補貼可以算作一定的市場教育費用,不管是執行者還是參與者,大家都認為補貼是一定需要的,“至少是處于現在這個階段,同行都在放水養魚。”
而欣欣旅游的做法是,不做任何貼補,也不向買賣雙方收取交易費用。賴潤星認為,不做補貼,只是通過各種多樣化的網絡工具來盈利,在業務增量上會比較慢。“但這個需要時間。我覺得當用戶的習慣慢慢養成以后,大家會理性地看待,因為所有的商業邏輯都是為了給用戶創造價值,而補貼是不能帶來用戶忠誠度的。”
對于刷單的行為,兩人都表示,刷單在平臺很容易能通過技術手段和監測系統進行識別,關鍵在于平臺的態度立場、監督手法和處罰力度。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B2B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