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頭的掃地機器人、負責監控家里小孩或寵物的監護器……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設備進入家庭的同時,一些安全漏洞頻頻爆出。在一些不法分子手里,他們通過破解軟件或IP地址輕易地入侵并控制這些智能家電攝像頭,將鏡頭對向臥室或衛生間等私密場所,窺探個人隱私。智能攝像頭變“偷窺狂”的背后,存在一個盜賣個人隱私的黑色產業。智能時代我們還能守住自己的節操嗎?今天就來聊聊這話題吧。
“移動互聯網”、“智能”、“大數據”這些詞語華美光鮮,某個設備不帶有這些特性,似乎就不夠智能,已然是被時代后浪撲死的前浪。然而,當你真的觸及了這些時髦,是不是就真的百利而無一害?就正如著名戰士吼爹所問的那樣,“那么,代價是什么呢?”代價可能就是你的隱私。
智能設備可謂是天生的隱私扒衣者,這點可以從多方面進行佐證。首先,智能設備往往擁有出色的隱私數據收集能力,夸張點地說,智能設備可能比天天都賴著你的女朋友更了解你。這說法并非沒有緣由,起碼智能設備的諸多傳感器,人是沒法裝到身體上的。例如,智能手表上的生物感應器,一下就能測出你真正在晚上幾點睡;例如智能掃地機上的激光探頭,分分鐘就能把你家床底有沒人探得一清二楚;而智能攝像頭更不必說,結合紅外鏡頭,就算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里,也能真實記錄下你房間發生的動人小故事。你用的智能設備越多,你就會越被窺視——只是窺視你的是機器,很多人對此并沒有戒心。
智能設備是天生的隱私收集者,家里什么布局、每天走多少路、睡多久,都能記錄得一清二楚
其次,智能設備是你隱私數據的積極傳遞者。隱私被收集后,如果原封不動留著,那也罷了,畢竟很多人本身就有記錄生活的習慣,例如家喻戶曉的陳老師。然而,就算是陳老師,相信事發之前也從沒考慮過發布作品這事。但是,智能設備可以說是無時不刻都在為你發布作品,敢把“智能”旗號打出來的產品,基本上就敢往網上上傳你的隱私數據。
能根據食材給你推薦菜譜智能電飯鍋很強,但如果不把你吃米吃蛋糕的數據傳上網,怎能給你推薦菜譜;能每天為你拉窗簾開燈開空調的智能家居很炫,但不把你每天作息行蹤一一反饋給服務器,怎能化身貼心管家。只不過,這些隱私數據只向特定方向傳送,并不是公諸于眾,大家并沒有對這類行為有太多的警惕。但是,這是否能保證你不會成為下一個陳老師?或許并不行
智能設備弄到了你方方面面的隱私,那么是否就能如同其用戶協議一樣,恪守操行,讓數據只用于改善用戶的生活呢?或許這是智能設備們努力的方向,但這并不意味著你的節操能萬無一失。
智能設備和互聯網基本是配套,這套組合拳除了帶來貼心,還有可能為不法分子敞開后門。破解智能設備、通過智能設備非法偷窺,已經不是什么江湖傳說,而是正在發生的觸目驚心的事件。例如,只需要搜索“攝像頭破解”這類關鍵詞,就可以找到大量破解智能攝像頭的渠道。
黑客是如何破解智能設備的呢?這和遠程入侵某部電腦是類似的。黑客只需要知道你的攝像頭IP或者帳號密碼,就可以嘗試去入侵智能攝像頭。和補丁月月推送、可以安裝安全軟件的電腦、手機不同,現在智能設備百花齊放,但部分產品卻沒有得到持續性的安全維護,出現漏洞后,基本也放置不管。此情此景下,黑客要入侵某些智能產品,或許比你想象中要輕松得多。
這并非是危言聳聽,根據媒體報道,通過一些QQ群之類的渠道,只要付上一點小錢(幾塊到幾十塊),就可以買到大量破解網絡攝像頭的IP、帳號密碼、端口等信息。按照提供的信息用特定軟件登錄,就可以窺探他人的私生活了。近日黃網上涌現出的攝像頭偷拍視頻,是否也通過此類渠道流出?不得而知。但通過網絡攝像頭,很多人的隱私正切切實實地給全世界開直播。你的攝像頭是否也在此之列?這還是很值得擔心的。
那么如果智能設備足夠安全,黑客無法破解,是否就能守護住你的隱私了呢?未必。和黑客不同,智能設備的制造商每天都在光明正大地收集你的隱私。廣告之所以推送越來越精準、推銷之所以干得越來越熟練,都離不開由萬萬千千用戶隱私組成的“大數據”。在收集隱私的過程中,保不準就會發生泄漏——就算是蘋果這樣的世界級大公司,也弄出過好萊塢女星裸照免費大派送這樣的大新聞;大家會不會被智能設備集體升華到陳老師的境界?這恐怕并非杞人憂天。
簡單來說,要通過某個智能設備拿到某個人的隱私,就如同探囊取物,在此前提下,誰的節操都有可能某天就蕩然無存。要如何才能避免隱私泄漏,成為了智能時代不得不討論的嚴肅話題。
如果你正在使用智能產品,改如何守護自己的隱私呢?下面就提供幾點思路。
首先,一定要設置可靠的密碼。不少智能設備是需要輸入密碼后才能訪問的,例如很多智能攝像頭就是如此,必須輸入綁定的帳號密碼信息才能使用網絡遠程訪問的功能。如果設置的密碼只是“123456”之類的爛大街的貨色,無疑相當于穿內衣逛小樹林,這活生生地就是把自己往狼口里面送。
其次,要避免智能設備暴露在公網之上。如果智能設備擁有獨立的公網IP而且使用常見端口,意味著攻擊者很有可能在網絡中直接就能找到你的設備——網絡上無時無刻都有IP掃描工具在運行,一旦掃描到適合攻擊的對象,黑客就極有可能以此為目標進行入侵。對于個人設備來說,暴露在公網會大大增加風險,如果你具有一定的網絡安全知識,可以通過路由器對智能設備進行端口映射,讓智能設備使用冷門端口。不過現在運營商越來越少提供公網IP,NAT雖然帶來了一些不便,但在安全方面,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再者,一定要注意智能設備的使用,要盡量了解它的相關功能,不要讓智能設備監控到過于私密的地方,要對智能設備的一些分享功能提高警惕。一些朋友喜歡把智能攝像頭這類設備安裝到自家臥室這類完全屬于私人的場合,這無疑又大大提高了節操掉盡的風險。而智能設備往往還會帶有分享這類的功能,例如跑步后可以把智能手表的心率、GPS等信息分享到網絡上,某些智能攝像頭甚至還帶有直播!如果一不小心開啟了相應的功能,恐怕你很有機會締造一段新的網絡傳說。
除了以上方面,還要時刻警惕產品是否有安全方面的負面消息。除此以外,就只能默默祈禱智能設備制造商有良心、有節操,不會隨便散布用戶的隱私了。
不得不說,智能設備的隱私問題的確相當值得重視。一方面,我們需要思考智能設備制造商是否真正值得信任。當然,你大可相信企業們收集隱私,只是為了讓你更好地使用互聯網,這完全是無私的、一心一意為消費者服務的行為。然而沒有理由的信任只是信仰,即使是索尼,也不能讓所有人高呼“大法好”。在這個大數據云時代,可以預見的是IT企業們還將會向用戶索求更多的隱私和權限,同時提供更多的“貼心服務”;但如果這些服務的隱私保障只能靠信仰來承重,實在太過兒戲!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思考智能設備的安全性是否真的可靠。IPV6即將普及,物聯網的到來,會讓越來越多的設備暴露在公網之下。在此前提下,如何構建起用戶隱私不被第三方窺視的防護盾?對于已經發生的隱私泄漏事件,法律會如何追責?如果社會沒有建立起強有力的管控措施,恐怕一覺醒來發現成為黃網素材這樣的事件,會越來越接近日常。
目前來說,我們所處的并非是一個井然有序的信息時代,對于越來越泛濫的智能設備,大家恐怕還是多小心為妙。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