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作為子系統,與質量、工藝、生產、安全、環保一樣,構成了整個企業管理的大系統,缺一不可,而且互相影響,互相依存。設備管理系統不去認真的設計,科學的構造,終會成為企業發展的嚴重制約。從這種意義上說,它已成為企業這臺戲的"主角"。"設備管理是生產力"的口號。這一提法是有其根據的。
設備管理思維與模式創新
1.微觀:從OEE到TEEP
設備綜合效率即全效率OEE的計算,可以較全面地反映生產現場設備管理對設備綜合效率的影響。我們在計算OEE時,遇到計劃停機以外的外部因素,如無訂單、停水、電、氣、汽、待料等造成停機損失,常不知如何處理。當我們把OEE的計算作一下擴展,給出"設備完全有效生產率(TEEP)"這一新概念和新算法,上述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2.中觀:從壽命周期費用到壽命周期效益
在后勤工程學、綜合工程學中,對壽命周期費用的論述已很多,但壽命周期費用只反映了設備上的支出,卻沒有反映設備上的收益。后來的研究又引入了壽命周期利潤的概念。設備壽命周期內的費用,有初期的投入(設置費),使用期日常運行和維修成本。而由于六大損失和其他非計劃停機的外部因素影響,又造成了未能實現的收入損失。這些因素既涉及到設備的前期管理,又涉及到現場的日常管理、維修管理等諸方面。
3.次宏觀:經濟分析
企業利潤是由收入與成本之差來決定的。企業效益最大化就是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影響企業利潤諸多因素中,有很多項與設備管理直接或間接相關。
4.宏觀:設備的廣義輸出
從廣義上講,設備的輸入內容是材料、能源和人員,而設備的輸出是產量、質量、成本、交貨期、安全/環保、勞動情緒。廣義輸出中的六項內容,有三項直接創造企業的有形資產,即產量、質量和成本,有四項創造著企業的無形資產,即質量(美譽)、交貨期(信譽)、安全/環保(社會效益)、勞動情緒(精神面貌)。
以上四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說明:設備管理創造生產力是無庸置疑的。企業對此越早認識,認識越深刻,越有利于從被動的設備管理轉變為主動的設備管理。設備管理要當作企業管理的重要方面去研究、開發、設計和策劃。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或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