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設備選型即是從多種可以滿足相同需要的不同型號、規格的設備中,經過技術經濟的分析評價,選擇最佳方案以作出購買決策。合理選擇設備,可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設備選型應遵循的原則如下:
設備選型原則
(1)生產上適用
所選購的設備應與本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或開發新產品等需求相適應。
(2)技術上先進
在滿足生產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標保持先進水平,以利提高產品質量和延長其技術壽命。
(3)經濟上合理
即要求設備價格合理,在使用過程中能耗、維護費用低,并且回收期較短。設備選型首先應考慮的是生產上適用,只有生產上適用的設備才能發揮其投資效果;其次是技術上先進,技術上先進必須以生產適用為前提,以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最后,把生產上適用、技術上先進與經濟上合理統一起來。一般情況下,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是統一的。因為技術一上先進的設備不僅具有高的生產效率,而且生產的產品也是高質量的。但是,有時兩者也是矛盾的。例如,某臺設備效率較高,但可能能源消耗量很大,或者設備的零部件磨損很快,所以,根據總的經濟效益來衡量就不一定適宜。有些設備技術上很先進,自動化程度很高,適合于大批量連續生產,但在生產批量不大的情況下使用,往往負荷不足,不能充分發揮設備的能力,而且這類設備通常價格很高,維持費用大,從總的經濟效益來看是不合算的,因而也是不可取的。
(4)設備的可靠性和維修性
可靠性是保持和提高設備生產率的前提條件。人們投資購置設備都希望設備能無故障地工作,以期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是設備可靠性的概念。可靠性很大程度上撒于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因此,在進行設備選型時必須考慮設備的設計制造質量。選擇設備可靠性時要求使其主要零部件平均故障間隔期越長越好,具體的可以從設備設計選擇的安全系數、冗余性設計、環境設計、元器件穩定性設計、安全性設計和人一機因素等方面進行析。隨著產品的不斷更新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也不斷提高,設備的設計制造商應提供產品設計的可靠性指標,方便用戶選擇設備。設備的維修性是人們希望投資購置的設備一旦發生故障后能方便地進行維修,即設備的維修性要好。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或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