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5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辦。作為國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互聯網大會,同時也是全球互聯網行業盛況空前的高峰會議,本屆大會主要圍繞“發展數字經濟促進開放共享——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一主題展開。
在昨天下午舉行的大會唯一一場企業家采訪中,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與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優客工場創始人、董事長毛大慶,獵豹移動公司首席執行官傅盛等企業家一起,圍繞“攜手新經濟,共享新經濟”主題發表了看法并接受了媒體采訪。
楊元慶在開場講話中表示,數字經濟的核心應該是“智能化”,以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化變革正在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從而推動經濟結構的轉變。他指出,智能化時代,既是基于互聯網又是超越互聯網。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云計算、深度學習技術的發展,我們正在快速進入一個智能化的社會,這將對行行業業產生深遠影響,像智能制造、智慧醫療這些行業,都會因為新技術的出現而變得更加智能。作為企業來講,我們期待著在這個時代有新的貢獻。
在接下來的媒體采訪環節,楊元慶主要針對“如何用人工智能解決各行各業的痛點,聯想有什么具體的布局?”、“人工智能的極限在哪里,會不會擔心人工智能和人類的競爭?”等問題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楊元慶首先提到了他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他表示,“AI,現在的翻譯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我個人認為可能更好的翻譯是增強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不是為了取代人的智能,而是在人的智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人的智能,所以應該是Augmented Intelligence。”
而關于人工智能為什么會在現在開始蓬勃發展起來的原因,他表示這是大數據、算法、計算力三大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隨著物聯網的設備越來越多地誕生,使得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聯網,這些物聯網的設備層出不窮,包括各種傳感器產生了大量的數據,數據就無處不在,不僅僅是我們每個人接觸的數據,各行各業都會因為新的智能設備的出現產生很多的數據;大量的數據產生以后,如果能夠充分地加以利用、存儲、分析,在邊緣計算、云計算技術的基礎上,就可以產生智能,再加上深度學習的算法,就能夠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關于人工智能如何解決各行業的痛點,楊元慶則從聯想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經驗進行了分享。
他表示過去大家談到智能制造,就是機器人,機器臂,其實這只是數字化的設備,機器人、機器臂對應的是IoT,而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我們要真正實現智能制造的話,最后一定是圍繞著數據、計算力、算法來考慮。智能制造不僅僅只是制造,智能的內涵不應該只是放在制造上,而是制造的全過程,從產品的研發,供應,生產,銷售到服務。智能制造更加準確的定義,是從自動化和信息化基礎上進入智能化,是對全價值鏈的推進,是基于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基于邊緣計算和云計算的數據,基于深度學習的算法所帶來的制造行業的智能。
除了智能制造領域,楊元慶也表示聯想在人工智能領域還有很多布局。一方面,聯想把握技術發展的趨勢,讓傳統設備和新型設備連接到云內容、云應用和云服務,并打造軟件定義的數據中心,實現IT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另一方面,聯想還充分發揮自身智能化的經驗和優勢,為其他傳統行業和企業的智能化轉型賦能。
在講話最后,楊元慶也表達了他對數字經濟和智能化的看好。他表示,未來商業的比拼,一定是業務模式的比拼,而業務模式之中的智能化程度決定了企業競爭力的強弱。如果我國能更多地強調數字經濟和智能化,那未來我國的企業就會比別的國家更領先一步。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