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筆者對于*ST滬科回應剝離資產:甩掉包袱向輕資產轉型一文的介紹,經*ST滬科于12月5日下午在上交所召開重組說明會作為公開回應,就日前公告的擬2億元剝離鋼材制品加工制造業務一事,以下是對其具體的說明介紹。
此前,*ST滬科披露擬作價2億元將其持有的上海異型鋼管有限公司100%股權和上海異型鋼管制品有限公司80%股權,轉讓給昆明發展新能源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下稱“昆明新能源”)。兩家子公司是*ST滬科鋼材制品加工制造業務的載體,資產總額占了上市公司總資產的79.36%。
“通過這一次剝離長期虧損而且短期扭虧無望的資產,將給上市公司減輕包袱,帶來現金,有利于上市公司向輕資產轉型。”*ST滬科總經理蔣煒表示,在剝離相關資產之后,公司將有更多的現金,投入到大宗商品貿易業務。
蔣煒稱,兩家子公司成立時間早,人員負擔重,人工成本高,且兩家公司設備老化,雖然此前有過一些新產品的嘗試和投入,但因行業準入資質等問題,兩家公司業績情況一直未得到改善,毛利率也一度低于同行。
對*ST滬科而言,鋼材制品加工制造業務已成為虧損點。今年年底,若*ST滬科凈資產仍為負值,根據規定,該公司可能會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被實施暫停上市。據悉,*ST滬科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3億元,同比增長181.5%,但增收卻未增利,該公司前三季度虧損額為2308.16萬元,三季度末凈資產為-3623.06萬元。
由此,若前述交易完成,*ST滬科將僅保留大宗商品貿易業務。但是,*ST滬科旗下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的載體上海益選,上半年出現了62.67萬元的虧損,且該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較低,僅為1727.82萬元。
剝離鋼材制品加工制造業務后,*ST滬科是否還有持續經營能力?蔣煒回應,公司從2014年就開始了大宗商品貿易業務,主要以有色金屬、建材、黑色金屬為主,完成此次交易后,公司計劃將獲得的資金主要投入到大宗商品貿易業務中,以提升該業務的規模和毛利。
蔣煒透露,在未來開展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的過程中,*ST滬科有可能借助控股股東昆明市交通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昆明交投”)的商貿物流園資源,拓展供應鏈業務。需要指出的是,昆明交投與此番接盤*ST滬科資產的昆明新能源均系昆明國資委旗下成員。
蔣煒表示,根據相關規定,國有控股企業之間不能僅僅因為同受國資委控制而認定有關聯關系,為此,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
但是,昆明新能源的經營范圍是新能源充電樁(站)的投資、建設、經營、管理,與擬接盤的鋼材制品加工制造業務并不相關。日前,交易所就此問詢昆明新能源購買與主業不相關資產的原因。
12月5日當天,昆明新能源人士表示,昆明新能源未來將承擔昆明市新設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建設及舊設施改造的任務,交易完成后,昆明新能源計劃通過資金投入對標的公司進行技術升級、設備改造、產品更新,以助力昆明新能源后續業務的發展。
昆明新能源人士還透露,公司已于12月1日與股東昆明發展投資集團簽署借款協議,向后者借款2億元,以實現與*ST滬科的交易。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