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距離資管新規的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還有近三周,但市場與監管部門的對細節的討論已經展開。
“我們已經在按照監管的要求向監管部門提想法和意見了,比如非標投資具體限制、存量非標資產的新老劃斷處理、流動性風險的具體規定、打破剛兌要凈值化管理但凈值如何確定等,都希望監管能進一步說明。” 某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表示。
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發布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市場俗稱為資管新規),對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期貨等各類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進行全面統一監管。
其中,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存量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如何新老劃斷是他們眼下的疑惑之一。
在備受關注的規范資金池方面,按照征求意見稿的規定,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者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終止日不得晚于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的到期日或者開放式資產管理產品的最近一次開放日。
“理財產品的存續期很少會超過一年,一年期的基本就是R1謹慎型了,而非標項目的投資時間短則3年,長的話超過10年。”上述資管部人士表示:“到了新老劃斷的時間點(即2019年6月30日),而非標產品還沒到期,要怎么處理,我們在等監管的進一步說明。”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即使銀行理財產品會出現到期,但銀行理財產品的非標資產卻不會到期,同時,由于當前存量的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期限較長,過渡期之后久期仍然要超過銀行理財的期限,這意味著存量的非標資產同樣缺少新增資金進行對接,這將使得非標資產面臨較大的拋售壓力,造成一定的市場波動風險。
不過,另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管部人士則表示,現在討論如何處理這部分非標還太早,目前該行只是進行了期限、類型和流動性的梳理,“最終的文件應該會在到期日方面放松吧。”
從資產配置來看,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是眼下理財產品的第二大投向。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發布《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上半年)》顯示,截至 2017年6月底,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配置比例為16.14%,僅次于債券的配置比例(42.51%)。
中金公司預計,向前看,非標投資類占比下降,權益類/債券類資產占比提升,產品久期逐漸拉長。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