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徽商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突破萬億元,這是安徽金融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徽商銀行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2005年,作為江淮大地上萌生的金融新生力量,徽商銀行的成立被視為“中國城市商業銀行重組改革的破冰之作”;2013年,這支金融皖軍成功在香港上市,登陸了國際資本市場,駛入了規范化發展的快車道。
近年來,徽商銀行堅持回歸本源,專注主業,穩健經營,銳意創新,大力推進四大金融戰略,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自成立以來,徽商銀行業務持續較快發展,各項主要經營指標年均增長在20%以上:資產總額年均增長28%;各項存款余額年均增長24%;各項貸款余額年均增長22%。各項主要經營指標在全國城商行以及省內銀行業中位居前列,彰顯了地方主流銀行的品牌形象。
2017年,徽商銀行位列英國銀行家雜志“全球1000家大銀行”第168位,較2008年首次入選提升605位;榮膺《財富》中國500強第289位,較2015年首次入選提升138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徽商銀行始終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水平,各項投放穩居省內銀行業第一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信貸投放超過2萬億元,主要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領域。
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科技、高收益、高成長、高風險的特征,徽商銀行創新風險分擔模式,推出“調轉促”產業基金,綜合服務省內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主要用于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和扶持培育基地內創新企業。截至9月末,“調轉促”產業基金累計審批26只,基金總額237.1億元,實現投放114.02億元。
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針對省內優勢骨干企業,徽商銀行始終堅持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一方面,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力度。上半年對全省傳統行業優勢骨干企業中的核心企業授信余額,較去年增長43.18億元;另一方面,運用創新手段服務降杠桿、控風險。與皖北煤電開展市場化“債轉股”合作。協議成立總規模30億元的基金,用于置換企業債務,通過此次債轉股將直接降低皖北煤電的資產負債率近5個百分點。
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截至9月末,徽商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戶數3.6萬戶,同比增1014戶;貸款余額1431.06億元,同比增8.55%;申貸獲得率98.61%,同比增1.64個百分點,實現“三個不低于”。針對小微企業的特點,徽商銀行設計特色產品“易連貸”,實現小微企業新老貸款的無縫對接,該特色產品,大大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已累計發放金額101.57億元。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近年來,徽商銀行積極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徽農支行、徽農服務室、徽農卡、徽農貸、徽農寶、徽農通”六位一體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截至9月末,在省內設立了88家徽農支行、服務農村客戶38.48萬余名。涉農貸款余額644億元,較年初增長38.02%。縣域存貸比超過80%,真正做到了“取之于縣,用之于縣”。
踐行企業社會責任。2016年夏季,安徽省內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的汛澇災情,徽商銀行總分行聯動,開辟綠色通道,推出防汛救災應急貸款,共投放128億元。在金融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方面,徽商銀行創新推出扶貧基金,服務產業扶貧“四帶一自”模式,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截至9月末,已審批金寨、霍邱、阜南等扶貧基金6支,金額總計61.25億元;已投放5支,金額總計49億元。推廣個人精準扶貧小額貸款,截至9月末,已發放金額5.01億元,直接惠及1.28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堅定深化金融改革,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加強金融產品創新,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持續激發金融發展活力動力。
2014年,徽商銀行在全行范圍內深入開展“改革推進年”活動,著力解決制約徽商銀行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在此基礎上,還開展“新金融建設年”活動,以“綜合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安全金融”為抓手,打造核心競爭力,搶占競爭制高點。
創新產品業務。徽商銀行先后成為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B類主承銷商、私募產品報價系統參與人、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基礎成員,獲得基金托管業務資格,開展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及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試點,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等,研發推出PPP“全程通”業務、城鎮化基金、“調轉促”產業基金、HCE云支付等產品,產品業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創新經營模式。推進公司業務綜合化,行內協調聯動,行外整合資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全體系的綜合化金融服務;探索小企業專業化經營模式,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具特色的小企業業務發展之路;創新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模式,推進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建設;開展網點產能提升試點,促進傳統物理網點轉型升級;探索“模塊化、批量化”的微貸業務模式。
創新科技金融。徽商銀行已在合肥高新區為科創型中小企業提供“外投內貸”“選擇權貸款”等投貸聯動服務。選擇直銷銀行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發展互聯網金融,持續豐富財富管理、支付結算、互聯網信貸三大產品線,滿足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目前正在與地方政府、征信公司、擔保集團等合作,創新運用大數據技術,致力打造涵蓋數據體系、征信體系、模型體系、信貸管理體系、信用保障體系“五位一體”的小微數字金融服務體系。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截至6月末,徽商銀行不良貸款率1.06%,較年初下降0.01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全國商業銀行平均水平0.68個百分點,資產質量呈現穩定向好趨勢;撥備覆蓋率273.21%,高于同期全國商業銀行平均水平近100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較強。
嚴把客戶準入關。堅持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結合自身風險偏好,制定并實施“區別對待、有保有控”的差別化授信政策。繼續加大對安徽省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科教文衛等民生領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地方主導產業、優勢產業。同時,牢固樹立綠色信貸理念,嚴控“兩高一剩”行業貸款規模,逐步降低產能過剩行業信貸占比。
嚴把過程管理關。建立完善經濟下行期貸前調查、授信審批、放款管理、信貸資金監控、貸后檢查、風險預警、到期管理、貸后監督全流程標準,強化信貸業務關鍵環節風險控制,夯實信貸管理基礎,提升全面風險管理的能力。
嚴把風險處置關。扎實開展資產質量“雙控”專項行動;堅持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有效開展“四個一批”活動,即“清收一批、重組一批、核銷一批、轉讓一批”,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解決了一批問題貸款及不良貸款,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加強風險管理的道路上,徽商銀行正持續打造全面全員全流程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即風險管理范圍涵蓋所有風險、所有業務;全員即風控全員參與、集體作戰;全流程即對各類業務都實施全流程管控。最終的目標就是把徽商銀行建設成為最安全的銀行、最穩健的銀行。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徽商銀行始終高度重視黨建工作,深刻把握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
加強黨的建設。近年來,徽商銀行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黨建工作;先后制定了《中國共產黨徽商銀行委員會會議規則》、《關于進一步加強全行黨建工作的意見》等規章制度;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等方式,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證黨組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每年開展黨風和反腐倡廉建設責任制考核,考核結果與千分制績效考核、管理人員選拔任用、年度評先評優等直接掛鉤;履行監督責任,加強對中央八項規定、省三十條規定以及《徽商銀行關于改進工作作風的若干規定》貫徹落實情況的督促檢查;加大紀檢監察干部教育培訓力度,推進紀檢監察機構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
加強隊伍建設。始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加強干部和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貫徹干部任用條例,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嚴格把好資格關、程序關、廉政關,按照規范要求開展選人用人工作;持續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營造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以總資產突破萬億為新的發展起點,徽商銀行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和部署,不折不扣抓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工作,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徽商銀行得到全面落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全國、全省金融工作會議精神,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以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為引領,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引導金融資源配置到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五大發展美好安徽作出新的貢獻。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