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資產管理領域已經暴露出一些風險:僑興債事件、京東“白拿”相繼掀起互金圈的風波,這類問題的核心并沒有改善;而有的風險,依舊暗藏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名義之下。
互聯網資產管理風險有哪些?
業內人討論互金資管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是將線下私募發行的金融產品通過線上向非特定公眾銷售,或者向特定對象銷售但突破法定人數限制。
典型“+金交所”的模式還在延續,在不少互金平臺依然可以看到金交所產品。有業內人士透露,前不久一家知名平臺的信托產品,20萬就可以購買,不過目前已經看不到了。陳云峰提醒,私募、信托、非標、資管產品計劃等拆分、轉讓或嵌套業務,都是風險點。
二是通過多類資產管理產品嵌套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規避監管要求。
你以為你只買了個理財產品,但金融產品層層嵌套之下,產品真正屬性、來源、擔保機構等等,北京農商銀行理財產品都可能來自于你并不知情的第三方。薛洪言表示,多層嵌套本身不算違規,多層嵌套的不透明才可能隱藏風險,而關鍵之處需看信息披露。此外,如果嵌套目的是規避監管,往往也會有問題.陳云峰還認為,產品的多層嵌套,每層嵌套時都有可能加杠桿,以至于整個鏈條疊加后杠桿水平極高,造成金融機構資產規模虛增,資金體內循環,融資成本提高。也是需要預防的風險點。
三是未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標準,向不具有風險識別能力的投資者推介產品,或未充分采取技術手段識別客戶身份。
陳云峰表示,很多非標類金融資產有合格投資人的要求,但“通道”機構盡職調查能力不足以對投資人進行保護。
四是開展虛假宣傳和誤導式宣傳,未揭示投資風險或揭示不充分。
有的產品則是不能對外公開宣傳,這些限制性規定寧波銀行理財產品導致金融資產的線上展示、交易存合規性問題。互聯網金融的廣告的問題,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草莽生長,早已經累積成疾。如之前有媒體報道,一家綜合互金平臺宣傳的是理財產品,買下來卻是個保險產品。
五是未采取資金托管等方式保障投資者資金安全,侵占、挪用投資者資金;未建立防火墻制度,賬戶管理混亂,客戶資金保障措施不到位。
尤其是大而全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企業后臺的利益關系也往往越是復雜,而互金平臺信披尚無標準,自融的定義又不明確。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