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智能船舶逐漸成為行業熱點。而本文是筆者結合中國首艘智能船已交付:能發現設備隱疾,實現航線優化來進行的介紹,主要是想通過該篇文章來理解一下智能化的設備的管理。
12月4日,中國國際海事會展中方組委會主席、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理事長邢文華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第19屆中國國際海事會展將于12月5日至8日在上海舉行。中船集團將在5日舉辦中國首艘智能船交付儀式,并發起成立智能船創新聯盟。
這艘即將交付的中國首艘智能船——中船Idolphin 38800噸智能散貨船,也是世界首艘智能船舶,已于今年10月31日啟程試航。
該船由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旗下的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牽頭,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等單位參與研制,歷時3年,實現了涵蓋智能船舶總體設計、總裝建造、關鍵系統設備、標準規范四大領域,從科研到工程化再到實船示范驗證的全鏈條貫通。它標志著我國在船舶智能化發展方向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它也是全球第一艘申請英國勞氏船級社(LR)智能船符號CYBER-SAFE、CYBER-PERFORM、CYBER-MAINTAIN的船舶,也是第一艘按照中國船級社《智能船舶規范》建造并申請CCS智能船舶符號I-SHIP(NMEI)的船舶,技術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這艘智能船舶的功能首先體現在設備的運行與維護上,主要包括評判船上主機、發電機、鍋爐和軸系的健康狀態,能發現設備的隱疾,從而提前告訴船員和岸上管理公司可能會發生的故障。如果沒有這個提前告知,一旦出現故障,船就癱在海上,帶來的損失是船公司無法接受的,到最后也是被迫接受,所以其安全和經濟性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智能船專項組常務副組長、研究員李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艘船是工業1.0的實踐,通過數據的自主分析,給船員和岸上的管理公司提供管理的輔助決策建議。
“第二個功能是能效管理,它能給船舶在航行過程中如何省油提出建議。比如,根據船舶目前的浮態、航線等提出最經濟的航速建議。第三個功能是航線優化,傳感器根據目的地、洋流、天氣等情況,能幫助船舶規劃出最安全的航線、或者最經濟的航線、或者最快速的航線,這樣船員就不用去研究海圖。”李鑫告訴記者。
在智能船舶研制上,除了中船Idolphin 38800噸智能散貨船,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目前也承擔了中遠海運集團的13500TEU智能示范船的科研任務,其研究重點是智能船舶網絡平臺、智能航行系統、機艙關鍵設備健康管理系統和智能能效管理系統。
今年6月底,海航科技集團牽頭,中國船級社(CCS)、美國船級社(ABS)、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院(708所)、羅爾斯-羅伊斯船舶、上海船用柴油機研究所(711所)、瓦錫蘭中國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集合國內外先進技術,共同研制集自主決策、自主航行、環境感知、遠程操控、綠色安全于一體的無人貨物運輸船,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繼去年全球新造船訂單量創下過去30年來的最低水平之后,今年全球造船市場開始觸底反彈。根據克拉克森發布的有關數據,截至11月初,今年全球新船訂單量已經達到了620艘,超過5000萬載重噸,增長較為明顯。在經過這一輪漫長的市場洗禮,市場也將趨于理性,整個產業未來將在一個合理的規模下穩定發展。除了智能船舶,豪華郵輪也成為這一逐漸復蘇態勢下的行業熱點。
設計和建造豪華郵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工業創新與工業制造的綜合能力,是世界造船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已被《中國制造2025》明確為我國船舶工業的重點發展方向。
豪華郵輪也是本屆展會的熱點。邢文華表示,此次會展除承辦方特設的豪華郵輪展區外,包括中船工業集團、中船重工集團、招商局重工、ABB、瓦錫蘭、烏斯坦、BV、LR、CCS等在內的眾多涉足豪華郵輪建造、設計和配套等領域的企業都將帶來相關展品。由中船集團計劃建造的中國第一艘國產豪華郵輪也是本屆會展的關注重點。
據統計,2016年我國共接待郵輪1010艘次,同比增長61%,郵輪旅客出入境450萬人次,同比增長84%,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郵輪客源市場,上海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郵輪港口城市。預計到2030年,我國郵輪旅客將達到1750萬人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郵輪市場之一。在未來的15~20年內,我國豪華郵輪市場年均需要新增大型豪華郵輪5艘左右,全球市場年均需求13艘大型郵輪。
歐洲傳統豪華郵輪建造企業的有限產能已無法承接如此龐大的潛在訂單,這為新產能和中國自主發展郵輪制造業帶來了機遇。
欲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