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對設備管理的初衷均逃不出設備運行效率最大化以及設備管理成本最小化,這一大一小兩個愿景需要在滿足企業利益和社會責任為前提下,部署實施高端的智能設備管理軟件平臺外,還需要制定科學、規范、可行的設備管理方略。本文將主要分享設備管理六大具體方略,希望能夠為對此有需求的朋友提供參考或幫助。
設備管理系統
設備管理六大方略
客觀地講,設備管理最高境界莫過于降低設備非計劃停機時間、提高設備可開動率、設備綜合效率、完全有效生產率、延長設備平均故障間隔期以及縮短平均修理時間。而企業購置了設備,無論是否使用,都以折舊形式平攤初期投入的資本。所以我們首先在日歷時間的基礎上進行。
1.設備第一損失是節假日損失時間;第二損失是系統外部干擾停機,即停水、停電、停氣(汽)及等待計劃,沒有訂單和加工任務,產能不平衡停機,上下游停機造成的連帶停機等。這兩方面的停機總體稱為系統停機損失。
2.質量停機損失
質量損失應該包括原材料、能源及人工成本,這應該由財務部門來統計計算。在此僅僅考慮不良品生產所占有的設備可利用時間損失,也就是占有了設備時間而生產出不良品的時間損失。這些損失并不一定是因為設備本身問題造成的,可能是因為工藝材料等其他原因造成,但損失是發生在質量方面,具體原因的尋找是另外的問題。
3.速度損失
即設備開動速度未達到原設計速度、空轉以及短暫停機損失。如煙廠的卷接機組常因為跑條而臨時停機,稍加處理就恢復正常。這種小停機比較短暫,且往往無法計算,卻斷續發生,顯然也是設備運行的一塊損失。再就是空轉,如加工機床的空運轉、不吃刀,生產流水線上沒有加工產品空流動等。這幾塊損失總稱為性能損失時間——即設備未充分發揮期原有設計性能。
4.故障處理時間損失
即設備故障停機等待時間和故障處理時間(修理時間)。在生產現場會出現設備突然出現故障停機,操作員工急忙跑到辦公室去報告,調度員打電話給檢修部門,要求他們派人來修理。檢修部門派人員來到設備現場,發現自己的工具不夠,或者需要圖樣,又跑回去去取。檢修人員打開設備,終于發現是一個齒輪打壞,需要更換。他要求車間開單到備件庫領取備件,領取之前要由車間主作來確認領用備件單。操作工來到備件庫領用備件返回到設備現場。維修人員接過備件安裝好并調整、試車,機器終于正常運轉起來。從發現故障到修好設備總共用了90min,其中真正用于診斷和維修的時間僅僅20min,70min是其他內容所消耗的。
5.設備停機損失
即在設備沒有停機時,為了預防故障的發生,人們還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停機對設備進行全面的“體檢”,及時處理磨損、老化、劣化的部位,我們稱之為預防維修,但這也還是一塊停機損失。
設備管理
6.降低維護成本和設備能耗
很明顯,設備維護成本實際上是一種投入,是以離散形式不斷補償設備的磨損、老化、性能劣化,不斷恢復其青春活力的過程。因此,適度降低和優化維護費用是正確的,但不能無休止的要求下降,否則會“過”猶不及。維護費用與設備無故障工作存在著辯證關系,因為維護不足而導致過多非計劃停機損失,往往造成總體效益的損失。當前,多數企業既存在著維修投入不足的問題,又存在維修費用浪費、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這就又引申出一個維修費用利用優化的課題。
設備能耗除了受操作和維護影響,主要受設備固有設計的影響,可以通過某些專業技術改造來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不傷人”就是指設備流暢、平穩、無傷害、無污染運行。近年來中國制造業的飛速發展也帶來大量的工業傷亡。粗放的管理使得我們的工業傷亡日益明顯,在世界范圍內都屬于比較嚴重的狀況。
由此可見,設備管理六大方略為企業在實際設備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工作有的放矢,任何環節都要從點滴、從細節入手,嚴格把控設備運行狀態,降低設備無效或停機時間,切實提升設備運行效率,以促進企業設備管理水平,提高競爭力。
欲了解更多,請點擊設備管理系統解決方案。
溫馨提示:
如果您在設備管理系統選購、實施、維護等方面遇到疑難問題,歡迎聯系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軟件開發技術工程師,他們會給您詳細的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