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霧霾報表,百姓也是醉了!世界各地都在研究有效治霾的方法,我國更是治霾不停,勇往直前。但效果似乎差強人意,業界分析發現,一些生產制造企業綠色生產管理仍有提升空間,如火電廠脫硫設備需要升級,設備管理更要到位,總之,治霾沒底線,火電廠脫硫設備升級需要提速。
脫硫設備管理升級在即 治霾刻不容緩
空氣污染現狀
日前,北京發布“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這意味著空氣污染的時間預計將持續三天以上(12月8日~12月10日12時);另外還發布了“霾橙色預警信號”,預計7日夜間到8日有中到重度霧霾。北京中小學均已放假,而不上班的同仁們盡量別出門,出門一定戴口罩……有車的同志們注意單雙號行駛,單位放不放假,就要看老板帥不帥了。
火電廠脫硫設備需升級,治霾需全力
說到霧霾的起因,燃煤必然是其中之一。解決燃煤污染問題的最普遍做法就安裝脫硫設備。不過,燃煤廠裝了脫硫設備就能有效緩解霧霾問題?
溫度和濕度才是決定污染物是否利于擴散的重要因素。某環保工程師在文中解釋了燃煤產生霧霾污染的癥結并給出了對策。在某些時候,環保與節能真的難以共贏,我們必須做出優先選擇。
進入21世紀,我國的大氣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關部門公布的空氣污染物指數總體趨勢是不斷下降。但事實上,雖然今年夏天出現罕見的藍天白云,但總體上,卻是霧霾越來越嚴重,尤其在冬天。2015這個夏天,武漢、鄭州、北京等幾個城市,看到了久違的藍天和白云,還有夜晚那滿天燦爛的星斗。朋友圈里,不少人也在曬自己拍攝的藍天照,帶著一份難得的欣喜和驚訝。央視主持人柴靜自費百萬拍了一部環保紀錄片《穹頂之下》,片中提到了燃煤、汽車排放甚至餐飲對霧霾的影響。柴靜提出的一些解決方案是否靠譜,這里不做評論,僅從一個環保工程師的角度談談對霧霾的看法。
霧霾,必須直面的問題進入21世紀,我國的大氣治理力度逐年加大,有關部門公布的空氣污染物指數總體趨勢是不斷下降。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大氣污染治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635519億立方米(標態),比上年減少5.8%,工業廢氣排放量首次出現了下降;集中式廢氣排放量36832.3億立方米(標態)。2013年,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61.34萬億立方米,同比下降3.48%。霧霾的主要原因我們真的清楚了嗎?要找到霧霾的主因,就要從我國的能源結構入手。普通人通常很少接觸能源、石化、煉鋼等行業,所以對環保,他們通常的感覺就是汽車尾氣、污水排放、甚至亂扔垃圾之類,事實上,雖然這些也是環境污染的一部分,但不是主要的。為什么這樣說呢?中國汽車擁有量雖然增長很快,但跟美國等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是不多的,發達國家汽車多年前就有很高的擁有量,但也沒有出現象我國這樣嚴重的霧霾。
脫硫設備管理系統平臺升級
汽車和餐飲的排放跟燃煤比起來,也只是很小一部分。不論汽車還是餐飲,顯然不足以造成如此嚴重的霧霾。其實,要找到霧霾主要來源也不難,就是看我們主要的能源來源于哪里,就很容易找到霧霾的真正原因。排放導致霧霾,這點不可否認。中國的火力發電占總發電量的80%左右,而水力發電僅占百分之十幾,核電、風能、光能等新能源發電僅占百分之幾,
由此可見,火電站是我國主要能源提供者,而火電幾乎全部都是以煤為燃料。而鋼鐵、水泥、石油這些重污染行業,無一例外地都需要燃煤,即便是我們汽車燃油的生產,也是需要煤提供能源或原料,這些所有行業,也都需要消耗電力,而電力,80%左右來源于煤。
從數據來分析,一噸煤產生的二氧化碳約2.5噸,我國2013年煤消耗量約35億噸,約產生二氧化碳87.5億噸。2014年汽油消費量約1億噸,柴油消費量約1.6億噸,全部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約8億噸,不到燃煤產生二氧化碳的10%,而燃煤廢氣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煙塵等雜質,廢氣比例來看,顯然燃煤占絕大部分。
所以,中國超過80%的能源來源于煤,也可以就此推出80%左右的廢氣排放來源于煤。煤是主要污染來源。煤是主要污染來源,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這點柴靜在片中也提到。柴靜甚至提出了減少煤的消耗,提高天然氣比例的措施(這個觀點其實也是有問題的)。但作為一個能源消耗大,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的“多煤、少氣、缺油”的國家,短期內停止用煤,甚至僅僅是減少到一半,都是不可想象的。那直接導致全國大范圍缺電,對經濟的打擊不言而喻。
欲了解更多,請點擊設備管理系統。
溫馨提示:
如果您在設備管理系統選購、實施、維護等方面遇到疑難問題,歡迎聯系乾元坤和設備管理系統軟件開發技術工程師,他們會給您詳細的解答, 010-8105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