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行業快訊訪問量:1990編輯:pangxiaocong 日期:2024-11-01 20:58:00
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新興消費領域不斷涌現,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從日常生活中的日用生活品到家用電器,從文體用品到生鮮蔬菜水果,網購滿座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這其中遭受電商持續沖擊最大的恐怕就是傳統模式下的超市賣場了,面對電商的步步緊逼,各家超市賣場內最難經營的生鮮區突然間成了競爭中的“優勢項目”,各家紛紛押注這一往日“雞肋”,做大做強聚人氣,尋求生存中的新突破。

生鮮區壓力重重,即使賠本賺吆喝也要做下去
“說實話,這兩年電商在百貨類商品上對我們的壓制很大,現在的話反而是生鮮區的營業額占到了我們總經營額的近一半。”麥德龍常熟店生鮮樓層經理譚潤告訴記者,眼下超市間的競爭已超出了同行的層面,電商的圍剿才是對實體超市真正致命的沖擊。超市規模再大,出柜的商品在包羅萬象的網購平臺面前也只能望洋興嘆。據常熟市統計部門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常熟7家主要超市類企業銷售額除1家同比增長3.8%外,其余的6家均負增長。
但是同電商相比,生鮮卻成了超市跟電商競爭的一個大的優勢。畢竟電商經營生鮮目前還受到運送成本、新鮮程度等等各方面的制約。生鮮品對于鮮度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做好這個環節的話,會造成高損耗,導致生鮮毛利率降低、甚至虧損。”譚潤表示,盡管生鮮不好做,但如今看一家超市生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已經取決于生鮮區為其所帶來的人氣指數。人氣帶動財氣,有了穩定的客流營業額才能有保障。不過,另一方面,超市做生鮮不僅僅要面對電商的挑戰,還需要跟傳統的菜市場競爭,所以各家超市目前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難賺錢成了生鮮區的通病。
“生鮮活、超市活”,“鮮”字戳中了電商的軟肋
柴米油鹽,現買現做現吃,講究方便快捷。傳統生鮮相比于電商生鮮,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可控的鮮度。就常熟而言,日常的“買菜重擔都是中老年在挑。電商的購買模式在這類人群中接受度還不高。”常熟大潤發生鮮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以她每天的觀察,基本上人們買菜都愿意挑新鮮的,而超市內統一整潔的生鮮擺樣無疑讓講究看得見摸得著的消費者最能接受,這點是電商難以比擬的。
“網購最快也得一兩天,雖然現在一些生鮮在配送過程中也有了一定的保鮮措施。但快遞目前的總體水準還是難以接受。”昨天,在大潤發常熟店購物的市民張常林告訴記者,對于生鮮商品,他和大家一樣,還是愿意選購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電商可能是一種趨勢,但就目前來說,參差不齊的配送還是影響著消費者對其的接受度和信任度。記者注意到,相對于傳統百貨,生鮮目前已成了常熟各家賣場超市與電商競爭的一根救命稻草。針對部分業內人士提出“生鮮活、超市活”口號,常熟各家超市紛紛緊抓電商生鮮目前的致命軟肋,從生鮮重復購買率高的特點入手,增加消費者的黏度和忠誠度,為賣場帶來穩定的客流。
內外發力,傳統超市押注生鮮謀求生存
有一份針對國內電商產業發展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市場容量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8年將破千億。如果說,面對電商的步步緊逼,傳統超市賣場也紛紛通過開發APP、接入移動支付等方式,轉型升級主動迎接電商挑戰。那么,對于生鮮領域的爭奪,無疑是這場拉鋸戰中關系到生死存亡的一塊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