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站Website:
www.sdfoef.cn
電子郵箱:
qykh2009@163.com
公司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天創世緣B2座30整層
Software 軟件百科
類別:行業快訊訪問量:5331編輯:guyuhua 日期:2024-11-01 20:58:00
廣州屈臣氏個人用品商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屈臣氏)在供應鏈系統的建設和優化上樹立了一個好榜樣,其建設了一套功能強大的供應鏈系統,有力支撐了企業的快速擴張,大幅度提升了供應鏈管理水平和物流運營效率。屈臣氏總部信息技術總監何燦輝先生2008年7月從集團總部調往中國屈臣氏信息技術部,并擔任信息技術總監至今,全面主持屈臣氏供應鏈系統的建設與優化工作,因其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的突出成績,數度榮獲IT媒體大獎。
一、屈臣氏原有物流模式
屈臣氏于1989年進入內地市場,但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快速擴張。
當門店數量少時,信息系統的作用似乎并不明顯,屈臣氏也只是采用傳統物流模式進行配送,如圖所示。傳統的物流的采購模式下,屈臣氏與供應商的關系理念就是,以最低買到所需的產品,其出發點就是買賣雙方圍繞采購品討價還價,屈臣氏和供應商之間存在的是“零和”的關系。在庫存管理方面,企業視庫存為企業的資產,采購的目的就是為了補充庫存,庫存在企業的作用很大。但是庫存量大,占用了大量的儲備資金,使流動資金周轉變慢,
甚至周轉發生困難。要想購買生產所必須的其他物料,由于沒有資金而無法購買,反而影響了生產正常進行,而且大量庫存的存在可能掩飾管理上的一些問題。
在物流中心里,一次揀貨數量不能太多,而且當時沒有手持終端,要依靠紙面單據揀貨,整個倉庫的運作效率比較低下,處理一張訂單所需時間較長。管理層認識到,物流效率低阻礙了屈臣氏的擴張計劃,必須引進成熟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才能支持屈臣氏的快速發展。整套系統不僅要能夠穩定地支持屈臣氏分布在全國幾十個城市已開店鋪的運營,同時還要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減輕迅速擴張給企業帶來的財務壓力。
二、傳統屈臣氏物流模式的缺陷
隨著屈臣氏在內地的擴張,全國各地分店的開業。傳統的物流模式已經開始顯露其弊端。過去的物流過程中各個環節相互割裂,沒有整合。
1.傳統物流是按屈臣氏銷售部門的要求進行保管和運輸,只是提供簡單的位移。
2.傳統物流只是由原材料供應商到制造商到屈臣氏的物流運動,它是點到點或線到線的運輸服務。
3.傳統物流受到傳統體制的影響,原材料供應商、制造商、物流企業各自為政,信息采集不全,各自只是單一的環節的管理。
管理層認識到,物流效率低阻礙了屈臣氏的擴張計劃,必須引進成熟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才能支持屈臣氏的快速發展。整套系統不僅要能夠穩定地支持屈臣氏分布在全國幾十個城市已開店鋪的運營,同時還要提高供應鏈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減輕迅速擴張給企業帶來的財務壓力。
1.自動補貨與訂貨系統
理順供應鏈第一步就要搞清需求,因此屈臣氏供應鏈系統建設的前端是店鋪自動補貨系統。對零售企業來說,無論采購能力有多強,市場銷售能力有多厲害,貨物如果不能及時擺放在門店貨架上,一切都沒有用。尤其對于屈臣氏這種強調產品多樣性與差異化的零售商而言,快速補貨也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所以店鋪自動補貨系統極其重要,成為整個信息化建設的先導。每天晚上閉店后,屈臣氏的POS系統會自動結算當天的銷售情況,自動補貨系統會根據門店賣出貨物的情況自動生成補貨訂單發往物流中心。每一家門店的每個品類的貨物都有自己的補貨標準,系統根據這些標準和結算前的已銷數量確定補貨數量。系統計算的過程很復雜,計算量也相當龐大。為此,屈臣氏配備了足夠容量,位置和內存的服務器,并且IT部門隨時都在監控系統是否正常運算。店鋪自動補貨系統使訂貨變得簡單而標準。所有店鋪按照實際的銷售數據而不是憑經驗訂貨,避免了不同店鋪的不同人員不一樣的訂貨方法所導致的庫存不穩定,或是錯誤的銷售預測。前端店鋪訂貨環節理順后,下一步面臨的是倉庫的訂貨系統。補貨系統通過分析所有店鋪每天的銷售情況和倉庫的庫存情況,對于缺貨商品,通過與供應商的信息系統相聯的信息系統平臺,自動將采購需求發送給供應商。
2.倉庫管理系統
屈臣氏早期的倉庫管理系統不夠智能化和高效率,反應已不夠快速,為此屈臣氏采用了全球第三大企業管理軟件供應商的倉庫管理系統,該系統在同類軟件中處于領先地位,其主要功能包括:庫存管理——多單位測量、批次控制和彈性重量,改進庫存準確性和可視性;貨位優化——能夠在一定范圍的揀選面/位中有利地安排SKU,適應多變的需求;場地管理——協調場地移動與收貨和訂單履行,改進可視性、生產力和安全性。屈臣氏倉庫管理系統通過運用條形碼自動識別技術和無線網絡進行數據傳輸,記錄并跟蹤物料在企業內部物流倉庫管理系統中的各個環節,幫助企業的物流管理人員對庫存物品的入庫、出庫、移動、盤點、配料等操作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有效的利用倉儲空間,提高倉庫的倉儲能力,使物料在使用上實現先進先出,最終提高企業倉庫管理系統存儲空間的利用率和企業物料管理的質量和效率,降低企業成本,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1)入庫管理
入庫管理建立與ERP采購計劃和到貨計劃的接口,從物料入庫到入庫檢驗和上架進行嚴格的流程控制。并可跟據既定的規定對物料的存放地點(庫位)進行指定,做到物料的有序存放,并實現準確的批次處理。
2)出庫處理
根據出庫計劃指定出庫物品的具體位置及數量,采用掃描方式提高出庫速度和準確度,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誤。針對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倉庫管理系統,出庫操作分別設定了不同的出庫類型和模式。
3)動態盤點
倉庫管理系統盤點使用手持終端進行實時掃描錄入操作,盤點速度快,準確度高。支持動態盤點,盤點過程不影響正常的出入庫操作,為連續運行的倉庫提供準確的動態盤點管理。
4)質量管理
無論對生產性企業還是物流型企業,倉庫管理進貨的檢驗工作都是必要的,WMS系統支持快速的檢驗錄入,并提供對物品來源(如原材料供應商)的質量分析。
5)包裝管理
提供產品內外包裝的管理功能,通過系統直接生成內外包裝的條形碼,員工可使用掃描設備直接掃描入庫。
6)發貨管理
倉庫管理系統可以從ERP接收(或直接輸入)發貨計劃,自動根據發貨設置來生成發貨位置和數量列表,為員工進行發貨指導,配合發貨掃描提示,保證所發貨物的正確性。
7)統計分析
倉庫管理系統可以提供庫存周轉分析、倉庫管理系統利用分析等功能,并可對滯留貨品進行報警提示。 該系統采用集中式部署的方式,屈臣氏在國內不同區域的六個倉庫,部署在一個中央機房。 倉庫管理系統至今已成功運轉3年多時間,據運營初期評估,屈臣氏的庫存準確率提高至99.9%以上,準時配送率提高了20%,倉庫利用率提高了7%。
3.配送路徑優化系統
屈臣氏將從物流中心到門店的運輸基本上都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操作。為了提高送貨效率,屈臣氏還是會幫助物流公司優化配送路線,尤其是物流中心之間的商品調撥。 屈臣氏的發展速度很快,每年新開上百家店,為支撐門店擴張,物流中心的新建速度也很快。每新建一個物流中心,屈臣氏的配送路線都要重新優化調整一次。因為不同地區的銷售狀況不一樣,當地的物流中心處理能力也不一樣,比如東部的物流中心就比西部的要繁忙很多。為了平衡各個物流中心的貨物處理量,調劑各個物流中心的處理能力,不至于有的物流中心閑得慌,有的忙到暈,屈臣氏會在不同的物流中心之間針對有些貨物品種進行調配。
三、屈臣氏供應鏈系統優點
1.供應商與代送商借由隨時掌握賣場貨品進銷存貨況,可即時配合需要補給適量商品。
2.物流業者可方便事先運籌調度載具及貨品并裝分配,減少短溢延運,節省運輸成本。
3.有效降低倉儲庫存,提升暢銷商品轉運補貨效益,促進體系整體營業績效。
4.透過電子供應鏈運作模式,與供應商,銷售商間的互動關系更緊密。
5.大幅節省文件寄送,電話聯系及傳真,快遞作業人力與成本。
6.有效降低商品緊申需求,減少體系內額外或臨時附加作業成本。
7.透過電子商務傳輸與應用,有效降低人為錯誤與人工成本。
8.把握參與電子商務運作時機,適時提升企業競爭力與正面形象。
四、不斷完善供應鏈管理系統
供應鏈系統改造的最大阻礙來自于不同文化和理念。對于新事物,一定有人喜歡,也一定有人不喜歡。何燦輝多年來一直在推動企業信息化進程,對企業實現信息化的過程知之甚深。屈臣氏的信息化建設一直比較順暢。企業首先實施的是ERP系統,當時ERP系統已經比較流行,企業內部的接受度比較好。隨后其他的系統,包括供應鏈和物流系統也接連上線。屈臣氏上至管理層,下至所有普通員工對信息化的反響都很好。在這樣的企業環境下,屈臣氏信息技術部于2009年完成了條碼跟蹤、自動補貨等56項,截止2010年,IT部門共完成了包括門店選址系統、ADSL+3G等在內的近80個項目。
五、屈臣氏供應鏈系統實施對中小企業的啟示
屈臣氏供應鏈系統實施成功,還有惠普公司、DELL計算機公司等在供應鏈實踐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使人更加堅信供應鏈是進入21世紀后企業適應全球競爭的一種有效途徑,因而吸引了許多學者和企業界人士研究和實踐供應鏈管理。結合中國實情,發展我國企業供應鏈管理勢在必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轉換管理觀念
中國由于基礎設施薄弱,許多事情難于啟動,或發展緩慢,究其原因,不是客觀的就是主觀的。建立供應鏈系統,優化供應鏈管理,在中國已到了可以啟動的時期,特別是沿海地區。關鍵在于理念。我們長期以來生活于計劃經濟體制下,再加上物流管理引如入中國太晚,許多對于供應鏈這一新的營運模式還很陌生,不熟悉,不理解,所以最基本的就是要實現管理理念的轉換。以“客戶第一位”的經營理念代替“以產品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客戶滿意為核心,除了在產品質量、品種和性能等方面外,還需在時間上、空間上和便捷方面,使顧客的滿意度最大化。在生產方面要先確定需求,然后按需生產,減少產品過剩和缺貨的風險。
2)完善信息系統
供應鏈管理必須以先進、完善的信息系統為基礎。供應鏈管理需要把銷售終端顧客的需求信息及時傳遞給上游的分銷商、制造商和供應商,這需要依靠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如果沒有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依托,供應鏈上企業之間信息的及時溝通和龐大的數據處理是根本不可能的。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通過條碼、射頻識別等技術,實現數據的自動、安全采集;通過利用EDI等信息通信技術將處理后的數據信息傳向合作伙伴,從而實現準確、快速的“無縫”聯結,把整條鏈中各環節的規劃工作集成在一起,進行更加科學、全面的決策。
3)培養供應鏈管理人才
針對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起步晚,我國企業應積極組織并參加供應鏈管理的研討會,在更新觀念的同時,對國外企業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加以繼承和完善,學習發達國家的這種先進思想與管理模式,逐漸壯大國內供應鏈管理人才的隊伍,從而促進我國企業的飛速發展,與世界強手同臺競技。
4)廣泛應用網絡技術,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
實施供應鏈管理,需要在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我國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必須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投資建設信息系統。鑒于國內企業的實力相差很大,各企業可根據自身的需要和條件,采用適合本企業實際的信息化方案。對于實力比較雄厚的大型企業,可以采用國外著名的SCM軟件廠商的高端產品;對于實力一般的中型企業,可以采用國內優秀的SCM軟件廠商的產品或采用自主研發的方式;對于實力較弱的小型企業,可先從企業內部的部分信息化做起,等條件成熟后,再推行供應鏈管理方案。
目前市場的競爭都是集中在供應鏈管理上,誰的供應鏈反應快、效率高、成本低,誰將在競爭中取勝。當下中小企業只有我們結合國內企業的現狀,借鑒如屈臣氏供應鏈系統實施案例,認真分析市場環境,實施企業信息化才能創造出核心競爭力。
【上一條】 2016B2C網站建設費用
【下一條】 沒有下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