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27日,以“創新驅動,制造引領,擁抱世界新工業革命”為主題的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和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在合肥舉行。大會吸引了165家國內制造業領軍企業負責人、315家境外知名制造業企業負責人在內的4000余位來賓參會。大會舉行期間,科技含量滿滿的智能制造展品博人眼球,投資簽約不乏大單。大會亮眼的“成績單”表明,以安徽為代表的中部地區制造業正受到全球矚目。
從青銅器冶煉、造紙、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到安慶內軍械所設立,再到世界第一臺VCD、中國第一臺國產空調和微型電腦問世,安徽作為中部省份,正趁勢釋放制造業潛能,走在“中國智造”的新道路上。“我們的戰略選擇就是繼續抓好制造業。”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在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和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開幕式上表示,歷史上,“安徽制造”享譽中外,現在安徽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是有著獨特區位優勢的開放熱土,安徽正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面向全球,瞄準科技前沿,堅持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精品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制造,加快推動安徽從制造業大省向制造業強省跨越。
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全球主席、德國前總統克里斯蒂安·武爾夫已先后四次來到安徽合肥,他在大會開幕式上為合肥這座中部城市制造業的快速發展而感慨,“每次來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合肥制造業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發展成就令世人驚嘆”。
實際上,安徽只是中部制造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28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2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9.5%。其中,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21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2%。
此次大會的經貿合作“成績單”也非常亮眼,中部地區制造業發展受到世界青睞。大會期間舉行的跨國公司對接會吸引了境外500強企業及跨國公司、境外商協會代表參加,現場簽約項目88個,投資總額756億元,合同引資額640億元。
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表示,跨國公司資金雄厚,技術和管理理念先進,改革開放40年來,對中國制造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商務部將繼續加強推動開放,把外商投資負面清單逐步擴大到全國,大幅提高服務業開放水平,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在一些領域放寬或取消外資股比限制,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創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投資環境,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0.12毫米的世界最薄柔性觸控玻璃、為“復興號”列車穿上“跑鞋”的馬鋼輪軸、造型時尚的輕型直升機……在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和2018中國國際徽商大會的展覽活動上,科技含量滿滿的產品非常博眼球,展示著中部地區“智能制造”的魅力。
與會人士認為,從制造業發展大勢來看,在經歷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之后,全球制造業正進入智能時代。近年來,安徽量子信息、新型顯示、智能語音、機器人等產業走在中國乃至世界前列,“安徽制造”正加快向“安徽智造”邁進。
李錦斌分析稱,安徽在發展智能制造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除了獨特的區位優勢之外,安徽還是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以合肥為中心的500公里半徑區域內集中了全國40%的人口和50%的消費市場。此外,合肥擁有中國科技大學等109所高校,各類科研機構4000多家,重大科學裝置建成數量居全國第二,過去5年戰略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20.2%、14.5%,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創新已成為江淮大地最大優勢、最亮名片、最強音符。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安徽之外,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中部省份也都在布局高新技術產業,加速從“制造”邁向“智造”。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區有著產業鏈日益完備、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等綜合優勢,發展智能制造的后發優勢明顯,有能力在智能制造領域上演“中部崛起”。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