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總體組在北京召開了第三次全體會議。會議報告總結了智能制造標準項目、宣貫培訓和應用、以及國際標準化和雙邊合作成果,其中,第二批智能制造國家標準共提出了83項立項申請,發布47項,現有標準已基本覆蓋《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的基礎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東方證券表示,智能制造成為產業升級的必經之路。中國制造業通過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在規模與產業體系完整性方面居于全球領先地位,但也存在產業附加值低、大而不強等突出問題,通過智能制造完成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戰略轉型已成為中國的現實需求,也是應對全球競爭的必然之路。2015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智能制造的落地。研報認為,由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無線通信網等技術集合成的云-網-端架構是實現制造業智能化的動力引擎。
投資機會方面,東方證券指出,“云-網-端”架構是實現制造業智能化的核心架構;建議關注相關政策紅利以及智能制造產業進程加速對三大領域業務推進的積極作用:
云端方面:建議關注受益于企業信息化建設加速以及云端解決方案賦能制造業的:用友網絡、漢得信息、寶信軟件、東方國信;
網端方面:關注國內工業以太網行業龍頭公司東土科技;
執行端方面:建議關注工業機器人本體與核心零部件領域的龍頭公司:上海機電、黃河旋風、匯川技術、埃斯頓、英威騰、中大力德、拓斯達。
平安證券認為,工業機器人是智能制造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快速成長”+“進口替代”是現階段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最重要的兩個特征。我國正處于制造業升級的重要時間窗口,智能化改造需求空間巨大且增長迅速,工業機器人迎來重要發展機遇。盡管“四大家族”在該領域的影響力依然很大,但近年來我國國產工業機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銷量快速增長,技術突破也在加速推進,進口替代已成大勢。建議短期內關注各細分行業的系統集成商龍頭,如克來機電(汽車電子)、今天國際(鋰電煙草)、哈工智能(汽車)等;中長期關注擁有核心技術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如埃斯頓、大族激光、新時達、拓斯達、機器人等,并關注這些公司在系統集成領域的業務拓展情況;長期來看,核心零部件廠商將持續保持較強的對下游的議價能力,建議關注匯川技術(伺服)、中大力德(減速器)、昊志機電(減速器)、秦川機床(減速器)、上海機電(減速器)等。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