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主要涵蓋:以服務器和存儲為代表的IT 基礎設施,以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為代表的基礎軟件,信息安全廠商,以ERP 為代表的企業級行業應用軟件。
自主可控是“智能制造”核心要素。1)美國的“智能制造”,德國“工業4.0”,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實現通過智能化實現制造的效率優化。2)我國的“中國制造2025”,一個關鍵是通過自主可控的方式實現智能化、信息化升級。中低端制造業已具有領先優勢,向高端升級是必然。升級過程中滲入自主產品,自主能力必將加速。
“貿易保護”也刺激自主可控研發。1)2018 貿易戰美國的限制針對高端制造,征稅10 個領域正是《中國制造2025》中列出的十大重點。2)2017 年2 月起9 起阻止中資企業對美國公司的收購案,這刺激自主可控研發。以集成電路為例,16 年我國進口工業品總值排名中,集成電路進口額高達2271 億美元,占比高達19.3%。若自主可控缺乏,將影響我國未來在貿易戰中的談判和話語權,扶持勢在必行。
自主可控與信息安全遵從“五年規律”,2018 年加速。1)安全下游30%收入來自政府、特殊行業,此類采購以五年為周期,國際權威咨詢機構IDC 數據驗證。在“十二五”后三年,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從10%-20%提升至30%-50%。以此類推,在“十三五"相對平淡的2016-2017后,后續三年增長值得期待。2)預計等級保護2.0 帶來數倍新空間,原因是新技術的安全防護大大擴展。兩者推測2018-2020 年類似2013-2015 年的概率大。
推測2018 年至少形成自主可控七大參與者。1)自主可控與信息安全橫跨“電子-通信-計算機”,最終可能參與人工智能、云計算、信息安全、大數據、超融合、區塊鏈等所有關鍵領域。2)2015 年的自主可控產業格局主要包括四大產業集團,根據公開信息,推測2018年自主可控產業格局至少形成“長城-太極-紫光-曙光-浪潮-海康-網安”七大集團,且各集團自2017Q4 開始大量上下游拓展、整合、推出新產品,利于搶占自主可控份額。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