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重慶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以智能化手段服務實體經濟,成為兩江新區創業者的新方向。
記者從兩江新區金泰智能產業園了解到,入駐該園區的重慶創晟御和科技公司依托3D打印技術,生產的義齒開始走向四川、貴州及云南等國內市場。
此外,該公司著力打造的3D打印信息服務平臺已吸引注冊會員370多人,目前平臺模型設計庫有超過5000個,覆蓋了文創、醫學等多個領域。
重慶創晟御和科技公司所控股的重慶固皓義齒制作有限公司是食藥監二類器械生產規范更新后,重慶第一家獲得市場準入的3D義齒打印企業。當前,該公司主要發展3D打印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目前以義齒打印為主。
“經過技術積累和培訓,目前的我們的人員能夠更為熟練的操作醫學CAD設計軟件,掃描、排版和打印等操作,”該公司負責人徐鑫表示,目前他們的義齒3D打印技術愈加成熟。
除了面向醫療等2B領域,該公司的3D打印業務也逐步向桌面產品滲透,“這一類打印機能夠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打印產品,經過我們的調試,目前能夠做到的就是將桌面級的性能完全壓榨出來,對應的工藝參數我們也作為平臺知識庫的數據之一對外開放?!?/span>
據悉,這些桌面級產品包括了如手機掛件,平板電腦支撐等生活中的一些小飾品和小工具等,為3D打印走向消費者市場探路。
醫療產品深化和桌面產品拓展的背后,則是智能化服務實體經濟帶來的轉型改變。
“通過一對一的3D打印模型的設計,我們公司生產的義齒一個月可達到2000顆左右”,徐鑫介紹,這個產能數據相較于我們進行技術升級前提高了10倍。
“義齒廠從2017年7月試生產到現在,目前年產值已突破100萬元,”徐鑫表示,目前他們3D打印的義齒產品,不僅在重慶,也進一步邁向四川、貴州及云南地區。
隨著3D打印技術的日趨成熟,該公司目前打算將這一先進技術與公益社會事業結合起來。
“我們將與大渡口區殘聯共同進行一次惠殘活動,所有假肢都將使用3D打印技術生產”,徐鑫介紹,此次產品的目標人群是手臂有殘疾的人,尤其是小孩群體。
“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義肢的更換是比較快的,但往往義肢的購買費用又比較高。剛好3D打印技術可以快速的和相對低成本的生產個性化的產品,因此,我們結合這一特點為殘疾人提供有簡單抓握功能的定制化假肢,”徐鑫表示,通過幾個簡單數據的測量,可為有需要的客戶“定制”假肢,以滿足殘疾群體的生活需要。
溫馨提示:欲了解更多關于企業資源管理的內容,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