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分享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仍需努力,本文來看新能源技術助推核電低碳發展。活性炭是滯留床去除放射性惰性氣體的重要材料,保證活性炭性能在運行過程中始終滿足設計要求,可以確保大部分的放射性物質被滯留其中,從而減少裂變產生的惰性氣體向大氣環境中排放。
新能源技術助推核電低碳發展
自調試以來,田灣核電1、2號機組滯留床中活性炭已連續運行多年,且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滯留床前活性炭進氣濕度比設計值大,后續滯留床運行過程中活性炭性能可能會繼續下降。經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的活性炭清潔解控監測、論證,田灣核電站T106大修期間從系統內更換下的活性炭因放射性核素濃度明顯超過了標準中的免管要求,無法作為解控廢物申請解控處置。
目前廢物庫空間壓力越來越大,兩臺機組滯留床活性炭共計8罐,每罐約5平方米,共計約40平方米。隨著活性炭性能的下降,必須進行活性炭的更換,從而保證機組的滯留床性能。但是,這樣就使得放射性活性炭廢物增多,也必然導致庫存壓力進一步加大。
如采購活性炭備件對機組系統內的活性炭進行更換,將產生大量的放射性廢物。兩臺機組系統內共計8罐活性炭,每罐廢舊活性炭處理需要約882萬元,兩臺機組活性炭全部作為放射性廢物處理約7056萬元,將消耗大量的生產成本。
為解決上述問題,江蘇核電公司技術支持處積極探索,通過一系列技術探索實施開展了滯留床活性炭的活化工作,使用活性炭干燥再利用技術設備,通過再生處理,降低廢舊的、俄羅斯供應的活性炭的含水量,使其滿足在絕對壓力0.1兆帕和30℃條件下,對氪和氙的吸附系數高于設計值的14毫升/克和280毫升/克。
對比來看,對由俄羅斯供應的失效的放射性活性炭(不滿足清潔解控的要求)進行固廢處理,需要約882萬元/罐的固廢處理成本。而采購國產活性炭備品成本約10萬元,并且能將失效活性炭進行活化再利用。同時,國產活性炭作為備品,使原有放射性固廢轉化為備件,減少了電站放射性固體廢物,不僅節約了兩臺機組7000多萬元的固廢處理費用,還節省了新炭的采購成本。
這一項目的實施為機組滯留床活性炭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可靠、方便、快捷的技術手段,也起到了保障機組安全運行、保護環境、保護公眾的積極作用。
遼寧核電:在非核心廠區開發光伏發電項目
目前,全國正大力開發可再生資源,積極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中核遼寧核電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組織對徐大堡核電站廠區閑置區域進行深度挖掘開發,在廠區邊坡、廠前區停車場及護岸、氣象站等周邊區域,分4期建設完成了廠區非核心區域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有效地增強了施工電源可靠性,緩解了核電工程現場施工用電壓力,降低了核電項目建設期用電成本。
在廠區220千伏線路投用后,10千伏線路屬于閑置資源。因此,建設光伏項目對盤活固定資產,提高10千伏線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義。
徐大堡非核心區域1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均采用總承包模式開發建設,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組織結構,控制工程造價及提高全面履約能力,并確保質量和工期。同時,通過對比其他光伏電站建設周期及流程,遼核通過編制施工建安進度計劃來控制總承包方施工工期,并與監理常駐現場進行施工管理。雙方成立項目小組合署辦公,采用“巡視、旁站、平行檢驗、抽檢”等方法,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控制,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處于受控狀態。
光伏項目通過精細化管理,委托專業化公司運維,年運行成本控制在20萬元以下,比自主運維節省近百萬元。同時,針對運維單位制定了《光伏電站運維管理程序》《光伏電站工器具管理程序》《光伏電站兩票管理制度》《光伏電站運行崗位職責》《光伏電站運維薪酬及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對運維單位的日常工作、匯報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各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項目自2015年8月5日并網發電以來,運行狀況良好。截至2017年4月底,總發電量1389.441萬度,總自用電量220.803萬度,總上網電量1168.638萬度,上網比例84.1%。經初步測算,項目各項指標均高于可研指標,電站年發電量約1400萬千瓦時,年產值1000多萬元,良好的運行業績和經濟效益已經得到股東方的認可。
核電廠前期建設中,施工用電負荷較低且多處在負荷末端,變壓器空載及線路損耗較大,平均用電成本近1元/度電。徐大堡廠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創新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運行模式,可作為核電廠建設期間施工用電的有力支撐,減少外購電,降低核電建設成本。初步估算,一個裝機容量為10兆瓦的光伏電站,首年節約標準煤約4000噸,減排二氧化碳約為1.4萬噸;整個光伏電站壽命周期內預計可節約標準煤95萬噸,總減排二氧化碳30萬噸,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