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分享了工信部對7家新能源車企開出罰單,本文來看新能源車市場冷暖不均。2月9日,據北京經信委披露,北京市新能源小客車財政補貼標準將按照中央財政補貼標準的50%執行,且不超過車輛售價的60%。這意味著,北京地區的地方補貼標準已經明確,即2017年北京的地方補貼相比2016年退坡了60%。據悉,新版備案細則將于近期發布。
新能源車市場冷暖不均
也正因為北京市新一批的新能源汽車目錄尚未公布,所以現階段,一些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價格政策依舊不明確。同時,記者走訪市場也發現,同處于“政策等候期”,各品牌經銷商的經營現狀卻不盡相同:一部分經銷商面臨有市無車無價,銷售陷入停滯;另外一部分品牌則趁著這個短暫的過渡期,用相對較高的補貼金額、甚至延續2016年的補貼力度,拉動銷量。
有市無車無價
部分車型銷售陷停滯
當記者咨詢啟辰晨風時,多家4S店表示現階段店內無車。由于廠家的價格政策不明確,一銷售人員介紹,店內在清銷完庫存車輛后,已經停止從廠家訂車,“不知道廠商價格政策會怎么變,怕影響成本,現在都主力銷售燃油車”。
同樣,江淮汽車一經銷商也反映,該店內的江淮iev4車型在年前已經銷售一空,現階段處于無車狀態。至于何時能正常購買,銷售人員表示不清楚,“得看廠家什么時候給價格,到時候賣什么車型”。
去年底,國家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新政正式發布,相比2016年補貼標準,新政的國家補貼退坡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的50%。以原本可享受11萬元補貼的車型為例,新政實施后,則下降至6.6萬元。多達4萬元的縮減幅度,對于消費者和廠商而言,究竟由誰來承擔,如何承擔,成為業內的關注焦點。但經過記者走訪發現,現階段廠商大多對價格政策三緘其口,不明朗的價格政策,也是部分經銷商暫停銷售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
延續原有補貼力度
大多接受預訂購買
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上,也不乏依舊活躍的選手。由于北京市新一批的新能源汽車目錄還未公布,一些車源充足的經銷商,多通過車輛預訂的方式,繼續銷售新能源車型。
在兩級補貼減少4.4萬元后,北汽EU260車型仍舊延續11萬元的補貼力度。來廣營店一銷售人員稱,若要享受原有的補貼金額,需要交付1000元的訂金,預約車輛,待地方目錄出臺后,再進行上牌。
而在上周末,地處褡褳坡的一家比亞迪經銷店內,前來參加購車活動的消費者中,不少沖著純電動車型而來。據現場銷售人員介紹,國家、地方兩級補貼加上廠家補貼后,比亞迪旗下的純電動車型,可享受9.5萬元的補貼金額。目前秦EV300、E6、E5均有車源,加上店端優惠,部分車型可以享受10萬元減免力度,價格僅比去年上漲1萬元。
銷量在京排名靠前的吉利,旗下帝豪EV車型依舊按11萬的補貼力度進行銷售,部分4S店的實際售價比去年上漲6000元左右。不過,多家經銷商透露現在僅是短期過渡,“廠家會按舊有的補貼力度處理完2016年生產的車型,”一銷售人員介紹道,“等北京市新能源目錄出臺后,補貼就變成6.6萬了。”此外,部分經銷商還透露,為應對調整后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廠家或在2017年推出升級版車型。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MES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