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據了解,醫藥制造業包括七個子行業:化學藥品原藥制造、化學藥品制劑制造、中藥飲品加工、中成藥制造、獸用藥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及衛生材料及醫學用品制造。醫藥制造行業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技術密集型特點,具有很強的技術壁壘。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醫藥制造業發展良好。其中,生物制藥行業在政策、人才、技術條件充沛的情況下迎來新的發展空間。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不久前發布了“中國上市公司品牌價值榜”。在2016年醫藥行業細分領域投資中,生物制藥以投資案例數64起,投資金額47.21億元人民幣占據行業榜首。
隨著生物制藥領域投資日趨火熱,中國資本已不滿足在國內投資收購生物制藥項目,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全球。在新的目標面前,迎來的將是更多的挑戰,必須協調好各方面的能力,走向國際市場。
生物制藥行業對制藥環境的要求十分嚴苛,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也必須一絲不茍。在GMP標準要求提高的背景下,行業衛生、安全方面都有待提高,其生產設備也必須達到無菌、無污染、綠色生產的效果。
生物制藥設備對于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了解,生物制藥設備主要包括生物反應器、發酵罐、培養箱、冷凍干燥機、噴霧干燥機、離心濃縮儀、生化分析儀等。目前,國內藥機設備已基本能滿足生物制藥行業的需求,但產品的同質化現象給市場帶來不良的影響。由于我國大多數藥機企業缺乏品牌意識,產品的仿制、偽劣成為行業的常態,也給制藥行業帶來巨大的困擾。而像東富龍、楚天科技等知名藥機企業則得以擴大國內外市場,讓制藥設備足以“走出去”。對此,中小型的藥機企業也應樹立起品牌意識,“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才能讓產品在市場上立穩腳跟。
除了品牌意識的缺乏以外,提高創新技術也是我國各大制造業乃至生物制藥機械設備行業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目前我國能利用自主生產技術的企業很少,多是依靠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與知識,有些甚至不能與我國的國情相吻合。例如有些高性能的設備由于是國外引進的技術,導致設備的維修、保養變得十分復雜難解。因此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創新技術迫在眉睫,只有從自己身上找出亮點才能更好的將它發揚光大,并造福人類。
但是創新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國外的技術已經發展的極為成熟,而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量的人才、長久的研究、實驗,或許這條路非常漫長。
有位哲人說過,到達金字塔頂尖的無非是兩種動物:雄鷹與蝸牛。雄鷹是少數,而大部分都是蝸牛。雄鷹是憑借自己的天賦,飛上金字塔的;而蝸牛,是憑著一步一爬,堅持不懈的執著最終到達終點。在開拓創新技術的這條路上,我國生物制藥機械行業也應如此,認清“蝸牛”的事實,堅持創新,一步一步的提升品牌形象,才能更穩定的開拓未來。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