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一詞應用十分廣泛,覆蓋了一個常見問題的很多方面。這個問題就是:“我應該如何消除、減少或者至少管理設備失效的風險以及與之相關的生產成本和損失?”有效的回答需要著眼于兩個方面:技術解決方案和工作流程。
什么是資產管理
技術層面包括能夠測量資產屬性的傳感器。舉例來說,在大型的渦輪機或者電機上,可能會有振動傳感器或者軸承溫控設備,針對可能出現的機械失效進行報警。傳感器的數量一般與資產的關鍵程度以及失效模式的多樣性成正比。比如,如果渦輪的失效會導致整個運行的停止,那么這個設備就是關鍵設備。預計的失效模式決定了需要安裝哪些傳感器,而能否準確地識別出這些模式則取決于工程師的經驗。
一些資產安裝有外部傳感器,或者傳感器也可以是設備自身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智能現場設備的集成監控。現在有大量的過程儀表和控制設備,都具備內部診斷功能。對于的不同設備、制造商和通訊協議,這些功能的屬性和程度又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氣動智能控制閥可以監控移動活塞所需要的氣壓。兩年之前,關閉閥門所需要的氣壓大約介于30到35psi(磅每平方英尺)之間。然而現在移動閥門則需要50psi,因此控制器會觸發警報,指出有改變發生,可能會導致失效。類似的,流量計的變送器可以報告其內部溫度正在因為一個即將失效的元件而升高。無論是哪種情況,警報都會在失效之前發出,這正是維護的好時機,可以針對實際的情況選擇相應的方案。對于關鍵性資產來說,可能需要立即采取行動。
智能設備必須要與控制系統互通信息。因為大多數公司都不希望安裝不必要的線纜,協議發送的信息都是使用承載主要過程變量的線纜。HART通信在模擬流程變量之上加入了一個數字信號。而在基金會現場總線或者Profibus這些現場總線當中,則是在正常發送的數據包中加入診斷信息。
讓信息更有價值
如果技術層面沒有問題,那么更具挑戰的就是公司如何使用這些信息,因為它們會讓我們陷入到各種爭論當中。實際上,任何工廠都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著資產管理,至少對于它的最關鍵設備是這樣做的。通常,有些儀表資產盡管非常微小,但是卻極為重要。這些設備都是之前的工廠經理們根據自己豐富的從業經驗精挑細選的。
一旦你忽略了這些關鍵設備,情況總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同那些可以根據診斷信息的及時需求安排維護工作不同,因為這些設備在失效之前看起來一切正常,維護必須要按照計劃進行。對于某些設備來說,前面一種方法就足夠了,因為這些非關鍵性設備即便出現了問題,也不會影響大局。
一項有效的資產管理程序會產生兩個正面結果:對于生產的干擾降到最低,從而實現生產最大化;減少不必要的維護操作。維護人員只需要關注真正要關注的設備,并且可以在對生產影響最小的時間段內工作。構建能夠支持上述方法的工作流程并不容易,這是真正考驗很多公司的地方。
了解更多,請點擊乾元坤和資產管理系統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