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M是個集成系統,設備、維修、庫存、采購、分析等模塊之間是密切相關,環環相扣的。其次,EAM是個閉環系統,系統分為三個層次,即維修規劃、維修處理完成計劃的執行、收集各類維修歷史數據,維修分析則分析維修歷史數據,把分析結果反饋給維修計劃。通過這一次次的閉環,使得維修計劃越來越準確可行,從而減少非計劃性的維修和搶修,達到降低維修成本的目的。
EAM系統可行性分析
EAM的執行離不開基礎數據準備。通常,EAM的基礎數據包括設備和備件的分類信息等靜態數據,設備運行和維修數據等動態數據,各類統計和分析結果等中間數據。
EAM遵循的是“統一管理,分部執行”的原則,領導指定維修管理目標、規劃、財務預算,通過EAM下達給具體維修執行部門,維修部門反饋執行結果,集成、匯總信息。
EAM是管理信息系統,不是一個設備過程控制系統,也不是一個維修專家系統,它提供信息的價值在于人們能利用它作出正確的決策或作為優化的依據,來指導管理工作。
因為EAM相對較為簡單、投入小、涉及的部門和人員少、實施周期短,企業實施EAM的風險比實施ERP要小許多,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實施EAM作為實施ERP的一場“熱身賽”,為實施ERP培養隊伍,建立信心,從而為成功實施全面的ERP打好基礎。對已經實施了ERP的企業,通過EAM與ERP系統的集成,可以解決ERP中因為缺乏設備管理功能造成的問題,使得企業設備管理不再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在運營可靠性基礎上追求最大利潤是目前電力行業生產經營的目標,尤其是現在煤炭市場價格不斷高升及電網競價上網對電廠經營影響巨大,運行維護好資本化的資產是電力企業保證安全生產經營的中心環節,確保這一中心環節的重要因素和根本是需要一支技術過硬的運行和維護人員。然而,如果有了一個好的EAM系統作為管理的平臺和工具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表現就是一方面能發揮出技術人員的能動性,一方面能使資本化資產的效能得以最大地發揮。運行維護技術人員的主動性和設備最大效能的發揮是潛在的低成本運營,它和直接改善企業經營成本帶來的節約同等重要。EAM 是基于以上目標設計的電力企業現代化管理的支撐平臺和最佳資產維護業務流程實現工具。
電力企業在企業標準化管理、指標管理、程序化管理等領域中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EAM項目實施的基本理念應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提高和規范企業在設備維修方面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效率,并在系統實施的同時,建立基于信息化技術的IT企業管理文化。因此,電力企業EAM項目實施的目標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推廣和使用。整個項目的項目目標應是在軟件系統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符合電力系統特色的設備編碼體系、統一的維修標準及維修管理信息平臺。
欲了解更多,請點擊EAM系統解決方案。